跳转至

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朱仕耿

  •  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200
  • 书名: HCNP路由交换学习指南
  • 作者: 朱仕耿
  • 简介: 本书是配套华为HCNP-R&S的学习指导用书,全书共包含14章,内容包括路由基础、RIP、OSPF、IS-IS、路由重分发、路由策略与PBR、BGP、以太网交换、以太网安全、STP、VRRP、组播、MPLS与MPLS VPN、附录:习题答案。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不仅能够熟悉HCNP-R&S中的知识要点,更加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全书内容丰富,书中的每一章不仅安排了介绍理论知识的详细内容,还穿插了丰富的案例,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术或协议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 出版时间 2017-09-01 00:00:00
  • ISBN: 9787115464002
  • 分类: 计算机-计算机综合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高亮划线

1.2 静态路由

  • 📌 由于没有明确的下一跳IP地址信息,因此当其转发到达3.3.3.0/24的报文时(以目的主机3.3.3.3为例),它将直接从GE0/0/0接口发送ARP Request广播数据帧,试图获知3.3.3.3对应的MAC地址 ^8-27491-27599
    • ⏱ 2022-11-28 11:11:12

1.7 路由表与FIB表

  • 📌 对于全局路由表,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使用display iprouting-table命令所输出的表格就是全局路由表 ^13-642-753

    • ⏱ 2022-11-28 11:19:36
  • 📌 我们将路由表视为位于路由器的控制平面 ^13-902-920

    • ⏱ 2022-11-28 11:23:38
  • 📌 真正指导数据转发的是FIB表 ^13-984-998

    • ⏱ 2022-11-28 11:24:27
  • 📌 FIB表是位于路由器数据平面的表格 ^13-1450-1467

    • ⏱ 2022-11-28 11:25:24
  • 📌 路由器将优选的路由存储在路由表中,而将路由表中活跃的路由下载到FIB表,并使用FIB表转发数据 ^13-1536-1583

    • ⏱ 2022-11-28 11:25:21
  • 📌 路由表通常是存储在设备的动态内存中,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而FIB表中的数据则往往被存储在一个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中,这使得设备在FIB中进行数据查询时,可以实现相当高的速度 ^13-1584-1738

    • ⏱ 2022-11-28 11:25:55
  • 📌 上述所有的路由表项在Flags列中均有“D”标志,这意味着这些路由都已经下载(Download)到FIB表 ^13-2467-2520

    • ⏱ 2022-11-28 11:27:27
  • 📌 这两条路由在Flags列中均有“R”标志,R意为Relay(在此处理解为递归) ^13-3012-3051

    • ⏱ 2022-11-28 11:29:09
  • 📌 使用display fib命令可以进行FIB的查看 ^13-3095-3146

    • ⏱ 2022-11-28 11:30:05

第8章 以太网交换

  • 📌 TCP/IP模型存在两个不同的版本,它们分别是TCP/IP标准模型及TCP/IP对等模型 ^48-1448-1492

    • ⏱ 2022-11-28 12:03:23
  • 📌 现实中,TCP/IP对等模型的使用最为广泛 ^48-1533-1554

    • ⏱ 2022-11-28 12:03:28
  • 📌 大多数的以太网帧使用Ethernet II格式 ^48-5612-5635

    • ⏱ 2022-11-28 14:34:05

8.2 VLAN

  • 📌 不同的VLAN之间无法进行二层通信 ^49-3106-3123

    • ⏱ 2022-11-28 16:01:12
  • 📌 因为它需要承载多个VLAN的数据流量,VLAN10及VLAN20的流量都可能会在上面传输,这条链路被称为干道链路 ^49-5493-5549

    • ⏱ 2022-11-28 16:07:20
  • 📌 802.1Q标准也常被称为Dot1Q标准 ^49-5841-5861

    • ⏱ 2022-11-28 16:08:46
  • 📌 802.1Q标准的提出使得VLAN跨交换机得以实现 ^49-6718-6743

    • ⏱ 2022-11-28 16:10:39
  • 📌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二层接口无论其类型如何,都有一个缺省VLAN-ID,这个缺省VLAN-ID被称为PVID(Port Default VLAN ID),在华为的交换机上,PVID缺省为1。另外,出于提高数据帧处理效率的考虑,在交换机内部,数据帧一律携带Tag ^49-7863-7993

    • ⏱ 2022-11-28 16:13:02
  • 📌 Trunk类型的接口多见于交换机之间互联的接口,当然,两台交换机之间的互联接口未必就一定得是Trunk类型 ^49-10358-10411

    • ⏱ 2022-11-28 17:33:34
  • 📌 此时与该物理主机相连的交换机的接口将会收到来自多个VLAN的标记帧,那么在这种场景下,通常交换机侧的接口需配置为Trunk类型或者Hybrid类型。 ^49-11041-11115

    • ⏱ 2022-11-28 17:35:21

8.3 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 📌 可能会将该企业不同的部门规划到不同的VLAN,而且不同的VLAN会分配不同的IP网段 ^50-660-702

    • ⏱ 2022-12-01 11:01:32
  • 📌 如果一个VLAN就需要占用路由器的一个物理接口,那么十个VLAN的话,路由器岂不是要拿出十个物理接口。重要的是路由器的接口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这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50-4154-4234

    • ⏱ 2022-11-28 17:58:37
  • 📌 所谓的以太网子接口,指的是基于以太网物理接口所创建的逻辑接口 ^50-4297-4327

    • ⏱ 2022-11-28 17:59:15
  • 📌 为了能够与交换机顺利对接,路由器GE0/0/1对端的交换机接口必须配置为Trunk类型(或Hybrid类型),而且要放通相应的VLAN并以标记帧的形式处理相关数据。路由器会把子接口当成是一个普通接口来对待。通过子接口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省硬件成本。 ^50-4842-4964

    • ⏱ 2022-11-28 18:01:18
  • 📌 单臂路由 ^50-6831-6835

    • ⏱ 2022-11-28 18:04:31
  • 📌 多臂路由 ^50-6906-6910

    • ⏱ 2022-11-28 18:04:45
  • 📌 一个直接的短板是,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由于需承载所有VLAN间的通信数据,因此它的负载将变得非常高,尤其是当VLAN的数量特别多、VLAN间通信的流量特别大时,这段链路将变得不堪重负。另外,单臂链路也不具备冗余性,一旦链路发生故障,VLAN之间的通信也就无法再正常进行 ^50-8972-9108

    • ⏱ 2022-11-28 18:10:25
  • 📌 三层交换机 ^50-9481-9486

    • ⏱ 2022-11-28 18:11:17
  • 📌 VLANIF ^50-9690-9696

    • ⏱ 2022-11-28 18:12:30
  • 📌 某些交换机支持配置物理接口的工作模式,接口可以在二层及三层模式之间切换,关于这点此处暂不涉及 ^50-9821-9867

    • ⏱ 2022-12-05 10:07:59

8.5 VLAN聚合

  • 📌 一般而言,不同的VLAN也会使用不同的IP网段 ^52-443-466

    • ⏱ 2022-12-05 10:19:51
  • 📌 每个IP子网也会被网络地址、广播地址以及网关地址等至少占据数个IP地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IP地址的浪费 ^52-630-684

    • ⏱ 2022-12-05 10:20:41
  • 📌 简单地说,VLAN聚合(VLAN Aggregatio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员将一个IP网段用于多个VLAN ^52-1205-1258

    • ⏱ 2022-12-05 10:22:06
  • 📌 VLAN聚合也被称为超级VLAN ^52-1346-1362

    • ⏱ 2022-12-05 10:23:26

8.6 企业交换网络

  • 📌 工作在接入层的设备主要是接入层交换机,这些交换机通常仅具备二层功能 ^53-949-982

    • ⏱ 2022-12-05 10:34:32
  • 📌 在接入层交换机上应用的技术主要有VLAN、Trunk、生成树(本书将在“STP”一章中介绍该技术)、Smart Link等,另外可能也会应用一些安全技术,例如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接口安全技术(本书将在“以太网安全”一章中介绍该技术)、NAC(Network Admission Control,网络接入控制)等 ^53-983-1160

    • ⏱ 2022-12-05 10:35:04
  • 📌 使用堆叠(Stacking)技术可以将多台物理交换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台具体更高接口密度的“大交换机”,这不但简化了网络的管理方式,也使网络的逻辑拓扑更加简单。 ^53-1230-1312

    • ⏱ 2022-12-05 10:35:39
  • 📌 三层交换机通常被部署在汇聚层,而这些交换机将作为各个用户VLAN的终结点 ^53-1428-1464

    • ⏱ 2022-12-05 10:40:41
  • 📌 一般而言,在典型的园区网络中,在汇聚层通常会采用多台汇聚层交换机实现冗余 ^53-1618-1654

    • ⏱ 2022-12-05 10:41:07
  • 📌 VRRP ^53-1712-1716

    • ⏱ 2022-12-05 10:41:10
  • 📌 汇聚层负责将流量路由到核心层,因此汇聚层的设备还需部署路由协议,与核心层的设备交互路由信息 ^53-2053-2098

    • ⏱ 2022-12-05 10:48:07

读书笔记

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