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周岭

  •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200
  • 书名: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 作者: 周岭
  • 简介: 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急于求成、避难趋易?所谓有耐心,就是要“咬牙坚持、死磕到底”?如何不再用“三分钟热情”和“打鸡血”的方式做事?如何保持极度专注?如何消除焦虑?如何提高学习能力?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你彻底走出焦虑与迷茫,拥有清醒的认知、清楚的目标、清晰的路径、清爽的情绪。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通过“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你将真正看清世界,提升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只有洞悉底层的内在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 出版时间 2020-06-01 00:00:00
  • ISBN: 9787115543424
  • 分类: 心理-认知与行为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高亮划线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 📌 唤醒潜意识里的痛苦事件,让患者重新面对它、看清它、从而将其彻底化解。 ^40-3668-3702

    • ⏱ 2022-04-08 12:41:22
  • 📌 所以,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那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这话不无道理。 ^40-11518-11592

    • ⏱ 2022-04-08 12:55:43

第三章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能力

  • 📌 而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不同选择的累加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41-3203-3233

    • ⏱ 2022-04-10 16:43:07
  • 📌 反馈是这个世界的进化机制。有反馈,并形成回路,就可能使任何系统开始自我进化,无论机械设计还是软件系统都是如此。 ^41-6092-6147

    • ⏱ 2022-04-10 16:48:49
  • 📌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41-9173-9239

    • ⏱ 2022-04-10 16:56:05
  • 📌 比如到了周末,我们的第一选择可能是睡懒觉;在觉察审视之后,我们可能改用这个时间来学习。但这时我们的选择还是模糊的,因为平时那些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都堆在了一起,既想读这本书,又想读那本书,还想写文章、锻炼,等等。由于每件事的权重似乎都差不多,最后反而在犹豫不决中浪费了时间。很明显,这不是元认知能力强的表现,因为自己又在多选项前悬而不决,处于模糊状态了。 ^41-10683-10860

    • ⏱ 2022-04-10 16:59:59
  • 📌 换句话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找出那个最重要的、唯一的选项,让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41-10938-10989

    • ⏱ 2022-04-10 17:00:37

第四章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 📌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43-3949-3998

    • ⏱ 2022-04-10 18:05:46
  • 📌 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焦虑时,说明应该保持这个水平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43-8596-8674

    • ⏱ 2022-04-12 12:45:18
  • 📌 我们每天都要做那些让自己感到有些困难但又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的事情,即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43-9137-9189

    • ⏱ 2022-04-12 12:48:02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 📌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那就应该花大量的时间探寻孩子的拉伸区,然后指导他们在舒适区的边缘努力,而不是看到孩子考不好就一味冲着他们发脾气,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对标优等生,给孩子加学习量、加难度,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44-3070-3177

    • ⏱ 2022-04-20 12:25:04
  • 📌 一是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二是有问题只找主观原因。” ^44-3444-3473

    • ⏱ 2022-04-20 12:28:24
  • 📌 做选择是一件极为耗能的事情,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清醒和定力,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会被强大的天性支配,去选择娱乐消遣。在有约束的环境下我们反而效率更高,生活更充实。 ^44-4459-4544

    • ⏱ 2022-04-20 12:32:37
  • 📌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44-10217-10266

    • ⏱ 2022-04-22 12:20:59
  • 📌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44-11485-11526

    • ⏱ 2022-04-22 12:23:53
  • 📌 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44-29237-29287

    • ⏱ 2022-04-25 12:58:20
  • 📌 主动的回想测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比坐在那儿被动地重读材料要好得多。 ^44-38644-38679

    • ⏱ 2022-04-25 18:51:55
  • 📌 国内时间管理达人李参博客中介绍的方法,还购买了她推荐的专业番茄钟来实践体验。 ^44-46278-46316

    • ⏱ 2022-04-26 12:37:59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 📌 就像你明明准备第二天早起锻炼、读书或是做重要的工作,然而醒来后还是鬼使神差地拿起了手机——群消息、朋友圈、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一眨眼,半个小时过去了,你还躺在床上。实在没什么新鲜事了,还要把App再点开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等到刺激消耗殆尽,无聊渗透全身,再漫不经心地起床,此时的你精神萎靡,内心只希望用更多刺激来填补空虚,哪还有心思去做重要的事呢?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答案正是前文所说的“模糊”。如果没有猜错,你脑中所谓的“重要事情”,也许就是关于锻炼、读书或是做某项重要工作的一个大致想法,你并没有想清楚明天起床后是去跑步还是阅读,即使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也不确定要去哪里跑,跑几公里,跑多长时间,穿哪套衣服,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不知道到底要读哪本书,从哪里开始,读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具体要做重要工作的哪个部分,需要准备什么工具,需要什么素材,等等。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45-3176-3835

    • ⏱ 2022-04-27 12:22:31
  • 📌 反过来说,只有当我们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后,才会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这样就不会想要那么多了,而欲望一少,焦虑消散,我们反而能更专心地做好手头的事情。 ^45-11260-11336

    • ⏱ 2022-04-28 08:14:01
  • 📌 如果我想养成一个习惯,通常不会以21天为标准,而是要求自己至少做半年。 ^45-12327-12362

    • ⏱ 2022-04-28 08:16:49

第七章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 📌 所以自古就有“日久见人心”的处世箴言,因为时间久了,我们就可以在各种场景下多维度地观察一个人,观察他生气的时候、高兴的时候、遇挫的时候、愤怒的时候的状态,看他对待弱势群体、富豪权贵的态度,看他娱乐消遣、学习自律时的状态……那些习惯从单一角度识人的人,往往比较单纯,也更容易受伤,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缺乏多角度认知事物的意识。 ^46-7485-7645

    • ⏱ 2022-05-01 10:29:47
  • 📌 如果我们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相机”和自己的不同,就很容易明白他们其实并非存心与我们作对,甚至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46-8974-9041

    • ⏱ 2022-05-01 10:50:31
  • 📌 如果你确定自己的相机比他们的更高级,那就应该有“向下兼容”的意识——要么对其一笑而过,要么拿出自己的高清照片,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更好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拍出来的东西很糟糕。毕竟低层的事物不会也不能向上兼容,但我们通过引导,让它们不断升级倒是有可 ^46-9070-9196

    • ⏱ 2022-05-01 10:51:04
  • 📌 只是有的人面对再好的事情时都盯着一点瑕疵不放,而有的人却能从任何一件糟糕的事情中找到闪光点并放大,忽视其他不足之处。 ^46-10076-10134

    • ⏱ 2022-05-01 10:58:26
  • 📌 适当的有氧运动会提升我们体内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对于创造力和多角度思考能力来说都很重要。 ^46-12649-12694

    • ⏱ 2022-05-01 11:19:43
  • 📌 事情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只是在通过它获取另外一种乐趣,顺便把这件事给做了。 ^46-16710-16753

    • ⏱ 2022-05-02 10:04:08

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 📌 根据这一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 ^47-2074-2105

    • ⏱ 2022-05-02 10:24:03
  • 📌 当初我看到《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中的一句话: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47-6956-7015

    • ⏱ 2022-05-02 10:32:34
  • 📌 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47-8954-9049

    • ⏱ 2022-05-02 10:36:47
  • 📌 不管别人说一本书有多好,只要你读起来觉得太难,也没什么兴趣,那最好不要硬着头皮去读,因为它和我们之间肯定还存在着一些信息缺口。强行去读,自己会很痛苦,阅读的兴趣也会很容易被消磨掉,所以在初读的时候,一定要让兴趣、难度、需求三者尽可能匹配。 ^47-14562-14681

    • ⏱ 2022-05-02 21:20:40
  • 📌 另外,记得留心你认为好的书里面被作者多次提到的书,这些信息往往都是你继续发现好书的线索。 ^47-14740-14784

    • ⏱ 2022-05-02 21:20:59
  • 📌 多关注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书籍通常不会错。 ^47-14953-14973

    • ⏱ 2022-05-02 21:22:20
  • 📌 很多初学写作的人都过于把写作当成一回事,写着写着就开始说教了,实际上,若是你把写作当成是与一位老朋友聊天,过程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47-19824-19888

    • ⏱ 2022-05-02 21:34:34
  • 📌 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恰恰是学习的本质! ^47-20517-20539

    • ⏱ 2022-05-02 21:37:09
  • 📌 难怪李笑来在写作时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大量使用类比,除了类比和排比,尽量不使用任何修辞……如果你时常践行这一原则,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不仅写得更好了,也学得更好了。 ^47-20733-20813

    • ⏱ 2022-05-02 21:38:05
  • 📌 所以,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 ^47-21693-21736

    • ⏱ 2022-05-02 21:41:34
  • 📌 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诸如舞蹈、钢琴,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如接触新的环境、人物或事物,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 ^47-24761-24891

    • ⏱ 2022-05-02 21:49:13
  • 📌 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 ^47-25785-25811

    • ⏱ 2022-05-02 21:53:03
  • 📌 提到运动,我猜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跑步,但想要获得更好的效果,最好结合复杂运动。 ^47-25902-25941

    • ⏱ 2022-05-02 21:53:53

结语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 📌 因为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所以要尽可能提炼出具体可操作的认知点和行动点,以指导未来的生活,否则很容易让反思变成日记,效果大打折扣。 ^48-7745-7837
    • ⏱ 2022-05-03 07:05:45

读书笔记

第二章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划线评论

  • 📌 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这感觉就像在听池塘中“无数只青蛙”的叫声,让人心烦透顶,等到实在忍不住了、跑去一看究竟时,却发现其实只有几只青蛙。 ^367561166-7ymu4o3rj
    • 💭 直面困难
    • ⏱ 2022-04-08 12:39:49

划线评论

  • 📌 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1] ^367561166-7ymujroLv
    • 💭 背水一战境地
    • ⏱ 2022-04-08 12:43:32

划线评论

  • 📌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一招都管用——就是凭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又要动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367561166-7ymuNYkmO
    • 💭 如何找到中间地带
    • ⏱ 2022-04-08 12:51:03

第五章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划线评论

  • 📌 请注意,遇到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必须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知识,当你能够把新学的知识解释清楚时,就意味着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达到了可以教授他人的水平,并可能创造新的知识。 ^367561166-7yHL18Dpd
    • 💭 讲出来或写出来
    • ⏱ 2022-04-22 12:18:41

划线评论

  • 📌 :绝大多数人习惯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而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 ^367561166-7yKOpcORI
    • 💭 写作,关联
    • ⏱ 2022-04-24 12:30:25

划线评论

  • 📌 成为大师并不神奇,只要开启了暗箱,我们也有机会成为大师。关联能力能够让人加速演化,获取杠杆。结合上文,我们很容易梳理出几条实现路径。 首先,手中有锤子。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没有极致的专注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对你都没有意义。张继钢的访谈节目是我10年前看的,如果不是因为现在手中有了写作这把“锤子”,这个故事可能再也不会被我想起。 其次,输入足够多。不管是阅读获取,还是现实经历,知识和阅历越丰富,成功关联的概率就越大。很难想象空白的头脑和苍白的人生如何建立精彩的关联。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满屋子的食材,拙妇也能随便弄出点花样来,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再次,保持好奇心。瓦特好奇壶盖为什么会被热气顶起来,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会往地上落……这世间最伟大的哲思蕴藏在万事万物中,越不起眼的小事越有可能通过关联产生至深的启发。不过对于成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若不时常净化自己,像孩子一样保持纯净,怕也只是遇到了任何事都见怪不怪、视而不见,所以,成长这件事不仅仅是提高认知,更是一种自我修炼。 最后,常说一句话。总有一些话让人听过一次就难以忘记,比如李笑来的这句话我就一直记在脑中:“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学习的,比如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他们都有意无意地坚持着这个思维准则:但凡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所以你不妨也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时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367561166-7yKP4TSxG
    • 💭 如何做到关联
    • ⏱ 2022-04-24 12:40:41

划线评论

  • 📌 每日反思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一个触动点若是能转化成一个认知晶体,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367561166-7yMlRI3Vf
    • 💭 每天记录触动自己的事情
    • ⏱ 2022-04-25 12:47:59

划线评论

  • 📌 我想破除任务心态的方法正是如此——集中心力做眼前的事就好。 ^367561166-7yMmMku7B
    • 💭 做一件事情要集中精力
    • ⏱ 2022-04-25 13:01:56

划线评论

  • 📌 作者斯蒂芬·盖斯为了养成好习惯,要求自己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个字,这种无负担的习惯养成法最终促使他拥有了良好的身材,养成了阅读习惯,还写出了自己的书。他称这种方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 ^367561166-7yMIT2HSZ
    • 💭 设最小下限,不设上限
    • ⏱ 2022-04-25 18:39:30

划线评论

  • 📌 定义明确的目标、极度的专注、有效的反馈、在拉伸区练习。 ^367561166-7yNQx2v9q
    • 💭 刻意练习
    • ⏱ 2022-04-26 12:22:54

划线评论

  • 📌 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保持极度专注,而不是靠意志力苦苦支撑,谁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367561166-7yNQJ1RBf
    • 💭 专注力很重要
    • ⏱ 2022-04-26 12:25:51

划线评论

  • 📌 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分心了就放下笔,没有睡意了就离开床。 ^367561166-7yNR9X5gZ
    • 💭 认真学,开心玩
    • ⏱ 2022-04-26 12:32:29

第六章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划线评论

  • 📌 写下来”就是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因为“写下来”会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 ^367561166-7yPnsM5HE
    • 💭 写下来
    • ⏱ 2022-04-27 12:32:24

划线评论

  • 📌 大脑要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么同时想做的事太多,无法确定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要么知道目标,但没想好具体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去实现。 ^367561166-7yPobE9tL
    • 💭 目标模糊的原因
    • ⏱ 2022-04-27 12:43:27

划线评论

  • 📌 聪明的思考者都知道“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在“想清楚”这件事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愿意花时间,而普通人似乎正好相反,喜欢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洪流中,随波逐流,因为这样似乎毫不费力。于是在普通人眼里是“知易行难”,而在聪明人眼里是“知难行易”,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367561166-7yPonnOcD
    • 💭 想清楚比立马行动重要
    • ⏱ 2022-04-27 12:46:20

划线评论

  • 📌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了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367561166-7yQUKvFNg
    • 💭 人生那有什么捷径
    • ⏱ 2022-04-28 12:47:18

本书评论